sunny Mall

註冊/登入會員
會員中心
訂單查詢
結帳
購物車
SunnyMall購物網
    元宵節的由來 2013-06-29

 

關於元宵節的由來,說法很多,但據史籍記載,元宵節開始於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。相傳漢惠帝劉盈駕崩後,呂后一族控制了政?。呂后卒後,周勃陳平等元老奮起剿平「諸呂之亂」,擁戴劉恆登基,是為漢文帝。文帝博採眾臣建議,精心治國,使漢帝國再次強盛起?。因掃除諸呂恰值正月十五,所以在每年的這天晚上,文帝微服出宮遊玩,與民同樂,以示紀念。漢文帝因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。

而在漢武帝時聽從謬忌之說,對於太一神十分虔誠,在甘泉宮修建太一祠壇,無論是伐南越得天馬,甚至冬至也要祭祀太一神,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,從黃昏開始,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,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經過祠壇之上,從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結綵的習俗

至於元宵節的由來,中國某省民間傳說:二千年前,佛教傳入中國,當第一次月圓的時候,人們隱隱約約可以見到月光下有十七位天神在翩翩飛舞,有一年浮雲遮敝了天空,人們突然不見天神蹤跡,十分恐慌,於是紛紛點火把,照亮天空,找尋天神,自此以後,雖然看不見天神,人人卻仍年年點燃火把找尋天神,相延成襲,就變成一種風俗了。

元宵節的由來:道教觀點

  元宵節的由來,從道教的觀點,上元節是延襲道教的陳規而來的。唐代以後有所謂的「三元日」,即上元日(天官賜福日─農曆元月十五日)、中元日(地官赦罪日─農曆七月十五日)、下元日(水官解厄日─農曆十月十五日)。而「三官」指的是,天官上元一品九氣賜福天官洞靈元陽紫薇大帝(堯德配天)、地官中元二品七氣赦罪地官洞清元虛大帝(大舜耕地)、水官下元三品五氣解厄水官洞陰元光大帝(大禹治水)。傳說三元日,恰好是三官大帝(俗稱三界公)的誕辰,這三神主宰生老病死、命運氣數,人們為了祈求賜福,所以在「上元日」,既張花燈,也拜三官。上元節乃由原本單純民俗意義上的求吉、禳災、袪邪,進一步強化,成為民間最具宗教意義的節慶之一。

元宵節的由來:台灣傳說

  元宵節的由來,本省民間傳說:二千年前,佛教傳入我國,當第一次月圓的時候,人們隱隱約約可以見到月光下有一群天神在翩翩飛舞,有一年浮雲遮敝了天空,人們突然不見天神蹤跡,十分恐慌,於是紛紛點火把,照亮天空,找尋天神,自此以後,雖然看不見天神,人人卻仍年年點燃火把找尋天神,相延成襲,就變成一種風俗了。

元宵節的由來:東方朔的故事

  在漢武帝時代,有一位大臣叫東方朔,精通天文地理。一天他到宮中的御花園賞梅,不料看見一位宮女正要跳井自殺,東方朔連忙上前制止,並問原因。原來這位宮女叫做「元宵」,家住長安西北,因為進宮後,每逢過節就很想念家中的親人,但又無法出宮去探視親人,因此愈想愈傷心,才會想要自殺。東方朔知道後,覺得元宵姑娘很可憐,就決定要幫她,並問清楚元宵的家在何處就告辭離去了。第二天,東方朔到了元宵的家中,將情形說了一遍,並告訴他們他的辦法......。
  幾天後,東方朔假扮為算命師來為長安城的人民算命,因此紛紛前往,想要讓東方朔為自己算算命。沒想到,每個人算出來的結果都是正月十五都會遭到火焚身;老百姓聽完很害怕,紛紛求東方朔救大家,東方朔說:「正月十五火焚身,就是指那天會有一位其粉色銀驢的姑娘,奉只來燒長安城,但只要在正月十三那天,城裡的白法老人們都到城西十里鋪大道等候,天黑時,那姑娘就會來,只要跪地祈求,全城便可得救。」
  果然在正月十三那天來了一位其粉色銀驢的年輕女子(其實是元宵的妹妹喬裝的),全城的白髮老人都求道:「求仙姑不要燒城!」女子說:「我是奉旨燒城的,若玉帝看不見火,豈不怪罪於我!」「這樣吧!你們去求你們的皇帝想辦法吧!」說完便離去了。第二天,東方朔面見漢武帝,並將人民的心聲上奏:「長安在劫,火燒帝厥,十五天火,焰紅宵夜。」漢武帝聽完也不知如何是好,便請東方朔想辦法。東方朔說:「聽說火神愛吃湯圓,就叫全城百姓做湯圓供奉,另外,還要京都臣民一起做燈,十五晚上掛滿大街小巷,同時燃放煙花爆竹,到時候,滿城的紅光、火球橫飛,這樣玉帝就會以為那是長安大火,這樣一定能瞞過祂。」漢武帝聽完大樂道:「先生計策果然是妙計!」東方朔接著說:「皇上聖明,但是皇宮中不宜如此。」武帝說:「這簡單,只要那天晚上,讓宮中的嬪妃及侍衛都到街上去,混在百姓當中,這樣玉帝就不知道要燒誰了!」東方朔又說:「妙極!還有就是聽說宮女元宵做的湯圓最好,十五的晚上讓她提著大宮燈,把名字寫在上頭,在前面開道,臣奉湯圓在後,穿過大街小巷敬奉火神。」武帝:「這事就偏勞先生了。」
  十五的晚上元宵姑娘照東方朔的指示,果然見著了自己的親人;當天夜裡武帝見到百姓玩得如此盡興,因此下令每年正月十五夜晚都要如此。從此以後,這個習俗就沿襲下來,也正因為正月十五供奉的湯圓是叫做元宵的姑娘所做的,所以後來人們也把湯圓叫做「元宵」,正月十五的上元節也稱做「元宵節」。

 

唐朝

在國力空前強大的唐朝,元宵賞燈十分興盛,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,處處張掛彩燈,人們還製作巨大的燈輪、燈樹、燈柱等,滿城的火樹銀花,十分繁華熱鬧。

宋朝

宋朝燈節更加豐富多彩,元宵賞燈持續五天,燈的樣式繁複多樣,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。詩人辛棄疾寫道:「東風夜放花千樹,更吹落,星如雨」,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,煙花如星雨。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,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,貼在花燈上,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。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,廣為流傳。

明朝

明朝的燈節持續的時間更長。自初八開始點燈,謂之「上節日」,初八夜謂之「上節暝」,宣告燈節的開始,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,整整十天,以顯示歌舞昇平,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。

清朝

清朝則只有三天,但是燈火璀璨,燈也更加精緻奇幻,依然十分吸引人。

臺灣的元宵節

 

臺灣元宵節為自古代即為與春節、清明、端午、中秋、並列重要民俗節日。即使在日治時代同與日本過西曆元宵節,但民間仍私自過農曆元宵節,因此當時日本總督府特許在艋舺龍山寺辦燈會,延伸至今龍山寺仍保有躦燈腳的信俗。

時至今日,慶祝元宵節在臺灣已發展成全國性的大型禮俗活動。除了在1990年代開辦至今已有21年歷史的國家級燈會臺灣燈會(原臺北燈會)與各級縣市在地特色化的燈會。此外俗稱「北天燈、南蜂炮、東寒單」的活動。分別在台北平溪放天燈、台南鹽水燃蜂炮、台東炮炸寒單爺與名列臺灣「客庄十二大節慶」的苗栗火旁龍...等特色習俗。

資料來源 : 來至網路  本文章純屬知識 未涉商業用途 ,如有侵權請告知,立即刪除。

Top